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从巴基斯坦阅兵式中一场景 看中国与巴关系有多铁
一周前的3月23日,恰逢巴基斯坦国庆日。这一天,在巴首都伊斯兰堡,举行了这么一场阅兵式。
阅兵式照片
而在阅兵式之前的彩排上,人们发现了这样的场景:
中国装备及仪仗队
是的,逢此盛事,中国人民解放军派出三军仪仗队到场,而巴军展示的装备中,更是有琳琅满目的“中国制造”。
中国网友常把巴基斯坦亲切地称为“巴铁”,而这一场景,正是两国关系“铁”的证明。
巴军装备:“中国制造”知多少?
在巴基斯坦此次阅兵式上,不仅首次出现了由90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队列,还有大批中国产或者中巴联合研制的武器装备亮相,让中巴两国军迷大饱眼福:
在地面装备方面,巴军装备的是中国专供的“哈立德”主战坦克。在防空装备方面,巴军摆出了“中国产”防空体系:中程防空导弹LY-80、近程防空导弹FM-90。电子装备方面,各型预警雷达、指挥通讯设备,有的是中国曾在出口展览上展示过的,有的则与中国自己的装备“形神俱似”。
天上飞的,是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战斗机、中国研制的K-8教练机,甚至还有“飞马”无人机(中国授权巴方生产的“彩虹-3”无人机)挂载两枚AR-1空对地导弹编队飞行。要知道,这可是全球范围内首次有现役无人机飞行编队参与阅兵,这说明该机型在安全性、协调性等方面已经十分可靠,得到“巴铁”兄弟的充分信任。
就连战略武器层面,巴基斯坦展示的各型弹道导弹、巡航导弹,也都让中国军迷看上去“似曾相识”。
从一场阅兵式就可以看出,中巴两国在国防领域的合作具有深厚基础,而中巴关系被不少巴基斯坦民众称为“流着奶与蜜的友谊”,这句话也不是白说的。
互联网上流传已久的一张中巴两军士兵边境合影,这是什么样的感情基础?
在中巴两国的外交话语里,双边关系常被形容为“全天候”。这是历史形成且经历过历史检验的。
1947年,巴基斯坦从英国治下的印度殖民地中独立,国土包括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即今孟加拉国)。1951年,巴即与刚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建交。当时恰逢冷战初期,巴基斯坦与美国走近,希望从美国得到支持,对抗印度的威胁。但是,美国人并没有给出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反而是新中国不拘意识形态差异,与巴基斯坦逐渐成了好邻居。此后不久的1962年,巴基斯坦惊异地看到,中国以数万“边防部队”痛击印度,这使得巴对中国的实力与决心都有了深刻认识。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巴方节节败退。在这关键时刻,中方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各种措施,在武器装备、战略态势等方面给予巴方了重要支援,直接促成了印度“收手”。在中国的影响下,印巴双方签署《塔什干宣言》,握手言和。而在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中国虽然面临国内困难,仍对巴基斯坦给予了重要的援助和支持。为了打通中巴之间的陆路通道,上世纪70年代,中国主动建设了翻越喀喇昆仑山的“中巴友谊公路”,上百位中国援巴人员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可以说,中巴友谊绝对是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而经过这些事,巴基斯坦更是认清了谁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
当然,巴基斯坦也对中国提供了很多支持,无论是1971年以前在联合国的仗义执言(中国当时尚未重返联合国),还是后来在各种国际场合的奋力相助,都使中国在国际场合有了一位靠得住的伙伴。
“经济走廊”提升战略合作意义
进入21世纪后,中巴合作也迈上了新台阶。
此次阅兵展示的“枭龙”战斗机就是一个例子:这型战斗机研制时,巴基斯坦确实提供了不少资金,这对当时急需合同的中国航空工业而言,是一笔重要的“额外投入”。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与西方国家也有众多合作,因此成为了中国了解西方技术的重要窗口。而在枭龙服役之后,中国首先帮助巴方建立了生产线,使巴方有了可以大量装备的“平价”先进战斗机,消解了巴军空防燃眉之急。
此后,两国则共同在第三世界国家推广这型战斗机。时至今日,已经有非洲、亚洲等地的多个国家选择购买“枭龙”。对中国而言,“枭龙”成为按照国际军品市场规则运行的“试水”项目;对于巴基斯坦而言,作为一个尚未完全工业化的国家,已经可以凭借这型战斗机争取军工产业收益;对于中巴两国而言,这是一次典型的双赢。
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巴基斯坦更是成为兼跨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在巴基斯坦建设的中巴经济走廊将为中国打通绕开马六甲海峡直接抵达印度洋沿岸的通道。当然,巴方从项目中获益也是明显的。目前,已经有超过40个基础设施相关计划被认定为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此外还有火力、水力、风力发电站以及铁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煤矿开发。对于这个严重缺电、缺基础设施的国家来说,这是一次经济发展起飞的机会。
甚至连巴基斯坦反政府武装都因为中国的大举投资愿意放下武器。俾路支省反政府武装指挥官哈扎尔·汗2015年放弃了他15年的反叛活动。他说他自愿放下武器,因为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教育,俾路支人有更好的生活。也许你经常听到俾路支这个地名,这里是巴基斯坦最贫穷、安全形势最不稳定的省份,外人几乎不敢踏足。而中巴经济走廊的终点就定在该省的港口瓜德尔——没错,经常听到中国工程师被绑架、袭击的地方也是这里。
资料图片:巴基斯坦瓜德尔港及瓜德尔市的航拍照片
巴基斯坦本身长期就是恐怖袭击的受害者。也正因如此,2016年8月,中国、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四国军队设立了反恐合作协调机制。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不但使中国与沿路各国获得经济双赢,也在为地区各国提供切实的安全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中巴关系的根深叶茂,还体现在双方之间的社会和人员交往。例如,巴每年约有220名学生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是中国政府给予留学生政府奖学金名额最多的国家之一。2008年中国四川汶川遭受特大地震时,巴基斯坦第一时间向中国提供全部储备帐篷。巴方救援人员的一句“不要给灾区添麻烦,我们只要有菜叶吃就可以了”感动了无数的中国网民。2010年冬,中国新疆民众冒着生命危险,把过冬物资送到受堰塞湖阻塞的巴基斯坦北部地区人民手中。2014年,巴遭遇洪灾时,中国政府和人民全力支持巴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
经济繁荣,会让巴基斯坦更加富裕与稳定;而巴基斯坦的发展和现代化,不仅有利于地区发展,也有利于地区的安全——可以想象,以如今的国际背景,如果是一个贫穷、落后和动荡的巴基斯坦,很可能成为极端势力的策源地和集结地,这也会直接威胁中国西部边陲的安全和稳定。中巴之间的合作,会继续成为“互利双赢”的典范。
最后,为了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巴关系的看法,请大家赏析几句近期外媒评论:
《金融时报》近期对中巴关系的评价是:“在中国人看来,中巴军事联盟不仅是抗衡印度在南亚力量的一种方式,还提供了一个机会,保障其在巴基斯坦完成高达数百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项目。”
美国战略预测公司则称:随着经济和军事力量壮大,中国致力于在南亚争夺影响力,与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建立广泛联系,“这让印度认为中国侵蚀了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
路透社这次似乎说了实话:美国也与巴基斯坦有战略伙伴关系,但两国关系是“交易型的”,华盛顿经常切断对巴基斯坦的经济援助,惩罚巴军队“打击极端武装不力”。
《新印度快报》称印度有必要重新审视“反对中巴经济走廊”的观点,因为它可能会让印中双边关系偏离轨道。印度“防务与分析”网站也发文称,印度不应该过度从悲观角度看待中国的崛起和自信,印中对话不仅仅是要增加战略互信,而且要考虑如何从中国受益。
大家能看出来,这里面有泛酸的,有羡慕的,有反思的。
能说什么呢?由他们去吧,咱们和巴铁,还有很多正事儿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