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老板批评,回到家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是心理学上有名的“踢猫效应”,描述的是坏情绪传染导致的恶性循环。仔细观察我们周围,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
某位员工被经理训斥,转过身,就将怨气发泄到了实习生身上。孩子在学校受了气,回到家把火气撒在妈妈身上。
这些熟悉的画面展现的就是“迁怒”。迁怒就是乱发脾气,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很多人都容易犯“迁怒“的毛病,而要做到“不迁怒”这简单的三个字,其中的道理深刻的很。
1
每个人都容易迁怒
“不迁怒”,出自《论语·雍也》。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众多弟子中,好学的是谁?孔子回答说,做学问的人,一定要先能克制自己,不把怒气转移到他人身上,潜心深造,才能叫做好学。我的弟子中,只有颜回是个好学的人。
孔门纵有三千弟子,可被孔子称赞具有“不迁怒”修养的只一个颜回。可见,不迁怒是很难做到的。而翻开浩瀚的历史,会发现“迁怒”的故事无处不在。
《资治通鉴》里记载:唐懿宗因女儿同昌公主生病去世,迁怒于翰林医官韩宗劭等人。二十多位医官及亲眷,共三百余人,或被杀、或被贬、或被关进大牢。
这是典型的帝王一怒,血流成河。所以,越是位高权重的人,“不迁怒”就越重要。
自古以来,迁怒就是人们容易犯的错,能做到不迁怒的人少之又少。人的修养,若真能达到“不迁怒”是不太容易的。
2
迁怒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俗话说,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产生坏情绪也是人之常情。我们最容易犯的错就是:既然你让我受气,那我就拿他人当出气筒。
当愤怒来临时,人们往往会潜意识地去寻找弱者、亲友发泄情绪。
迁怒看似能把愤怒发泄大半,但实际上,除了让事情变得更糟,无一用处。
很多时候,让我们不愉快的都是一件小事。可愤怒之中的我们,就像无头苍蝇,怀着“我生气了,我必须找人发泄”的心态,将周围一切都当作发泄的工具,最终伤人伤己。
我们这一生中,会遭遇很多不顺心的事情,家庭的,工作的,事业的,情感的。当这些不顺心之事降临到我们身上时,我们要学会问自己三个问题:
这件事情的结果可以再改变吗?
纠结于此事能不能让自己变得更好?迁怒于别人能不能把结果变得更好?
若答案是否定的,那“接受”和“不迁怒”就是最好的选择。
遇到不顺心之事,不迁怒他人,不仅是一种高级的教养,更是一种高级的能力。
3
意识到迁怒后怎么办
不迁怒是最高级的修养,意味着养成不容易。所以,在意识到自己在迁怒后要及时道歉。
道歉只是第一步,第二步要找到迁怒别人的原因。迁怒的前提是心里有怒火,那么要找到引起怒火的原因,从根源上化解,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第三步要做的是反思自己,同样的错误不再犯。当有怒火的时候,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时常反躬自省,久而久之就能做到不迁怒。
迁怒是一个人很容易就犯的错,不迁怒则是需要学习一生的修行。
内容来源:CCTV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