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坊居委会 首页
老人们的温馨家园 ——罗坊镇开元村委颐养之家倾力营造老人们幸福的“家”

“儿孙在外工作,以前一个人过,往往饭煮一次吃一天,冬天甚至吃几天。现在好了,热菜热饭,还可以和大家一起看电视、种花,心情好,身体也比以前好。”谈起在颐养之家的生活,开元村委曾家村84岁的刘兰英老人一脸幸福。老人在家里生活,儿子女儿却不放心,自从进了颐养之家,他们安心了,并且惊喜地发现老人更健康了。


开元颐养之家幸福大合影

开元村委位于罗坊镇西北部丘陵地带,全村总人口591户1989人, 党员50人,自去年全市“党建+颐养之家”工作实施以来,该村克服村级集体经济弱,基础条件差等不足,不等不靠,务求实效,严格按照市区要求,在曾家村建起了颐养之家,自2017年1月18日开伙以来,曾家村13位入家老人在这里吃得舒心,玩得开心,生活称心。

“所谓颐养之家,我认为其实就是一个家,就是要让老人们感受到家一样的温馨幸福。”开元村党总支书记周小武说,他们的颐养之家设施一般,没有什么高大上的东西,但干净整治,在这里每个老人都过得开心幸福。

去年市委刚推行“党建+颐养之家”工作,周小武就在想,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当干部就是要多做这样的好事。然而好事要办好却并不容易,颐养之家从无到有,什么都缺,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做党员干部、开元曾家籍爱心人士和广大群众工作。没有资金,党员干部带头捐款2860元,村里成功人士感动了,也纷纷跟着出钱出力,罗坊商会副会长赖小华捐款20000元,知名企业家赖广荣捐款21800元,他们还承诺,只要“颐养之家”会一直办下去,他们每年都会捐款。没有房子,赖小华主动提出用自家的老屋。怕老人们不理解,不愿意入家,村组干部摸好每一位老人的底,并逐个跟老人们说利弊、讲政策。

钱除了入家老人自己交和政府配套外,都是大家奋爱心捐来的,每一分都代表着一份心意,除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对屋子重新装修,为老人配齐电视机、电冰箱、棋牌桌等生活和娱乐设施外,一分都不能乱花。场地有了,条件却差了些,老屋多年未住人,周边卫生脏乱差,屋里还散发出一股发霉的味道,为了节约开支,周小武带着村干部打扫卫生、清除垃圾,老人们见了,也跟着一起干活。财务由北岗小学退休教师、71岁的赖忠夫管理,每笔开支必须两个人签字,并由周小武监管,每月都要查阅一次账目,随后在公示栏公示。

老人们入家了,吃好便是头等大事。然而请个称心如意的厨师却很难,为老人们做饭工资不可能很高,还必须要有爱心、有耐心,对很多人来说是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起初先后请了2个厨师,他们虽好,但由于家里种田多,双抢时忙不过来等原因,没法干下去。请厨师的任务就压在了妇女主任和曾家村小组长身上,在经过反复挑选后,终于请来了心地善良的60多岁的周发妹。每天吃什么菜、做多少、怎么做,都会征求老人们的意见,老人们普遍非常满意。

不过,对于伙食,91岁的老村长赖锦有却彼有微词:“菜比家里做得好,也好吃,不过每次吃得精肉(瘦肉)少。”听到这,我们都笑了。上了年龄的老人普遍没有牙齿,根据老人们意见,瘦肉自然买得少。老村长一口好牙,耳聪目明,吃不到瘦肉只能干着急。

“在这里随时有人看到,有毛病医生上门看,月月还有人上门体检。”说话时,89岁的伍圣英老人脸上露出了儿童般灿烂的笑容。年纪大了,没有什么事比健康更重要。村干部把老人们当父母看待,首先想到的是老人们的健康,平时只要有时间就会过来看看,与老人们聊聊天,问问老人的情况。卫生院与老人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书》,签约医生定期到颐养之家为老人们免费体检,量血压,测血糖,问问老人近期状况。平时老人有个头疼脑热的小毛病,管理人员帮忙打电话叫医生上门就诊。不久前赖洪福老人感冒了,其他老人轮流帮忙送饭。在这里,处处都是“家”的味道,老人们的健康比以前更多了几层保障。

在“家”里,有麻将、卜克牌、有书看、还有电视……娱乐设施比较齐全。平常老人们也愿意到这里聚聚,一起玩。在这里,平日寡言少语的老人也变得愿意说话了,大家爱好也变得多起来了。刘兰英老人还热心地从家住新余的儿子家里拿来了几盆花养了起来,花越繁殖越多,老人不无自豪地对我们说:“这些花总是不停地开,而且挺好养活!”如今,很多老人跟着她种花,在颐养之家的两旁过道上排成了排。赖忠夫既是入家老人,又是管理员,更是把颐养之家当作自己的家,把老人们当成自己的亲人,平时积极为老人协调解决矛盾纠纷,为了方便老人们,他还花3万余元买了个电动汽车,经常上街为老人们购买生活物品。

   在开元村委曾家村的颐养之家,我们听的老人说得最多的话就是:“现在真(嘎)好!政府真(嘎)好!”看得最多的,就是老人们在一起其乐融融,亲如兄弟姐妹。在村干部和老人们看来,这里,就是一个他们共同经营出来的幸福的“家”。

来源:罗坊之声
整理转载:新余雲为媒
一审:王玉梅   二审:王世鹏
声明:分享而不忘尊重原创,转载《新余雲为媒》资讯,请 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和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