沩丰社区 首页
故事分享会|一片丹心永向党

       10月6日和12日,《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在报道湖南“两新”党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经验时,特别推介了一家民营企业的做法。10月13日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也进行了转载。一家民营企业,为什么能吸引多家中央媒体的关注?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湖南精量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陈基良。所以,今天我分享的故事主题是《一片丹心永向党》。

       1964年,陈基良出生在宁乡西部巷子口贫困山区。1岁时父亲病故,2岁时母亲改嫁,他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幸运的是,陈基良的成长,一直伴随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政府的助学金,让他顺利地完成了高中的学业;党委、政府的推荐,让他毕业后就有了稳定工作。从那时侯起,陈基良就认定,是党给了他一切,他也要把一切献给党。

       1980年,他被推荐到社办企业,当了一名学徒工。铸造车间的工作最辛苦,废铁、焦煤上炉冶炼,只能靠肩挑背扛,灰尘、铁锈、噪音、汗水、油渍等搅和在一起,整个人身上看不到一丝干净的地方。陈基良想打退堂鼓,师傅对他说:学门手艺,到哪都能找到一条吃饭的门路。

       “找条吃饭的门路”,这句话,像一颗钉子,钉在了陈基良的心里。人,可以白手起家,但不能手无寸铁。一句话,一生情,坚持就有力量,坚持就有希望,凭借着他的努力,从一名铸造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现在成了一名地道的专家。在制造业领域,他一干就是40年。从车间主任、副厂长、厂长,再到董事长,40年,14600多个日夜,一件事,一辈子,创业路上把“根”扎下去,让制造业这棵大树枝繁叶茂,他将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发展成为了今天的行业龙头。

       1995年陈基良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共产 党员。这一年他被任命为巷子口量具厂厂长。此时的量具厂举步维艰、面临倒闭,是个烫手的山芋,可是陈基良二话不说,勇挑重担。他将自己新建的房子抵押给银行,解决厂里流动资金问题;站三十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去齐齐哈尔拜访客户,因为想省下一晚住宿的钱,在北方零下20多度的车站只能靠不断走动来取暖。初到上海电气跑销售时,他挤公交、吃泡面、住最便宜的旅店,一跑就是几个月。起初,上海电气的高管,对这个长的不高、有些憨厚的小伙子并没有多少印象。但他一次一次地跑,一个一个地找,一遍一遍的推销,一个月跑烂了3双鞋,在一次全国30多家量具企业参与的竞标中,巷子口量具厂战胜了许多国内知名的大厂,成功胜出,当他在这笔1500多万订单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时,眼泪夺眶而出,所有的努力和辛苦,都值了。

       发展强,党建才有说服力;党建强,发展才有持续力。这是他多年来抓党建的工作理念。沐浴党恩成长的他对党饱含深情,对党的建设全身心投入,公司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党支部。如今的精量重工,艰苦岗位有党员、关键时刻有党员、攻坚克难有党员,公司186名员工中,党员56名,超过30%,公司管理层90%是党员。

       他将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打造高质量发展“红色引擎”,公司产品出口10多个国家,成为全国量具龙头企业。陈基良也被评为长沙市优秀共产 党员、宁乡市首届十大功勋企业家。

       “没有党就没有我陈基良的今天”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多年来,交通水利建设、贫困户危房改造、捐资助学他都出资出力,累计公益投入超过700万元。他在宁乡巷子口镇垫资1000多万建设了高标准的敬老院,128名老人搬进了新家。公司的扶贫车间吸纳了24名建档贫困户家庭成员,公司每名党员在宁乡巷子口镇扶峰村联系一名贫困户,帮助大家摆脱贫困,做公益、忙扶贫,别人眼中的“傻”,却成了他的一切、他的全部。 

       在精量重工党员“初心墙”上,陈基良郑重地写下:“感恩党的培养,牢记党员使命。坚持创新引领,振兴民族产业。为员工谋幸福,为社会做贡献。”陈基良深深懂得:精量重工的发展变化,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宁乡对世界的融入,以及世界对宁乡的关注。没有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自己再努力再有能力,公司也不可能一次次“蝶变”。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聚焦制造业立市主攻方向,深化产业项目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两个主题年活动,宁乡这趟发展“班列”驶进了快车道、跑出了加速度。搭乘宁乡发展这趟“班列”,企业家们更多了一份自信和期待。我们的创业梦想,在宁乡与世界的双向互动中,肯定能彼此护航,共同成长。


来源:宁视界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