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每经记者:李少婷 每经实习记者:杨卉 每经编辑:陈俊杰
未来,无人机可能是购物车,空中驿站或将成为旅游中转站,在路面交通之外,普及大众的空中交通或许也会成为主流,而这一切,将掀起新一轮的消费浪潮……
9月4日,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重点论坛——第四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在北京举办。峰会以“数字赋能、低碳发展----‘空中丝路’产业升级新动能”为主题。会议期间,《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专访了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十八届中共中央委员林左鸣。
林左鸣描绘了充满诱惑力和未来感的三维立体交通,在他看来,航空+人工智能很可能撬动新的消费浪潮,而低空消费将引领经济发展。不过,林左鸣也同时提出,新的消费浪潮形成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行,当前国内通用航空还面临着空域管理、价值理念等方面的挑战,管理思维需以通航的实际情况为基准进行转换。
林左鸣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 图片来源:组委会供图
低空消费有望引领下一波消费浪潮
NBD:您认为发展“空中丝绸之路”的必要性和意义是什么?
林左鸣:交通是人类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推动力。流量可以分为人流量、信息流量和物流量,前两种相互依赖,只有物流量是必须依靠交通完成的。
过去,大宗运输靠畜力、河流来实现,如京杭大运河,后来出现了蒸汽机和铁路交通,形成了一维线xingjiao通,但经济体量相对有限。
公路汽车和公路网发达后,交通进入了二维平面模式,经济体量与一维相比大大提升。而未来要致力的三维立体交通,则需要把空中的运输应用起来。
从古至今,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对外沟通,若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三维立体的交通管廊,赋予其具体的应用场景,沿着古丝绸之路,将使这条重要的交通之路焕发新的生机,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我国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交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NBD:通⽤航空及低空经济对推动“空中丝绸之路”、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林左鸣: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消费进入家庭并扩散到个人,大致有四波浪潮。第一波是家电进入家庭。通过家电进入家庭,整个社会迈进了电气化时代。第二波是房地产,第三波是互联网/智能手机进入家庭,第四波是家用汽车。这四波浪潮使得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经过这四波消费浪潮之后,经济要再发展,再升级,最好是开拓一个没有涉足过的领域。航空+人工智能很可能撬动这第五波消费浪潮。
目前来看,航空+人工智能已经涉及了无人机、私人飞机、飞行汽车等通用航空器。一旦这些供给进入家庭和大众的消费生活,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
根据我们的估算,如果在GDP占比中做一个预计和衡量,航空+人工智能的经济总量将大于前几波消费的浪潮体量。目前低空网在国内的发展几乎是零,只有一些局部的点,没有形成网络。参考国外数据,美国通航机场体系的总资产是高空商用航空体系的3.2倍。按照3倍的规模计算,我国低空网络资产规模将达到51万亿。
不过,围绕着第五个消费浪潮的形成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政策跟进支撑,低空空域管理体系的建设、对新消费场景的创造和培养等。
打造飞行驿站 低空消费应用场景扩容
NBD:具体来看,通用航空可以实现哪些低空消费场景,未来有多少想象空间?
林左鸣:场景可参考的方向很多,如空中交通,未来,飞⾏汽车、eVTOL(电动垂直起降)为代表的交通⼯具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出⾏⽅式,随着新兴交通⼯具融⼊到我们的⽣活中,飞⾏将成为个性化交通出⾏的新⽅式。
实现个性化出行方式的颠覆和变革后,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就是个性化的智能空间。这个空间或将带动汽车、飞机和船的“三合一”。比如进入一个飞行汽车后,除驾驶员外,后排的三人可自行进入自己的智能空间内,或是进入元宇宙。随着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技术的不断发展,沉浸的元宇宙体验将增加更多感受世界的视角。
再如教育培训,学生可按照⾃⼰的意愿去选择各种各项的飞⾏项⽬,培养⾃⼰的航空热情。此外,在应急救援、国际交流、农林作业、渔牧作业等领域,都有用武之地。
NBD:落到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上,低空消费/基建可以有哪些场景或产品呢?
林左鸣:有了中国⼤众低空通航天路⽹,家庭的出⾏将更加便捷,物流的效率将更加⾼效,⽣活的内容将更加丰富,⼈们的个性化交通也将由⼆维平⾯的形式,向三维⽴体的形式发展,其巨⼤的市场体量⽆疑将提供⽆数新商机。
这里有个设想,沿着丝绸之路建设“飞行驿站”,选定固定的间隔,如每隔80公里或50公里建一个飞行驿站,在其中部署通用飞机,可以搞旅游观光,也可以用作物流运输,还可以应用于附近的作业,甚至人工降雨、应急救援等等。打造多业态融合场景,利⽤数智技术赋能传统通航,推动消费升级,引领低空新基建的未来通航消费服务新平台。
NBD:现在有哪些正在实现的,或是有了一定基础的低空消费场景?
林左鸣:航空物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和方向。比如现在部分地区做了一些探索,与快递方合作,下单后15分钟内送达。这种送达是不需要快递小哥爬楼梯和敲门的,而是通过消费者窗台的IP地址,确认位置后,无人机或其余航空器将快递落下送达。逐步发展后,未来甚至都不需要很多快递员,直接使用无人机或航空器即可。
其实无人机在国内的发展反映了一个较好的趋势,当然主打拍摄和数字摄像的无人机,国内发展的已经很好了,市场份额也很大。未来无人机的应用场景会进一步扩大,如到超市购物。可以设想一下,将来无人机就可以充当个性化的运输工具,与消费者一同进入购物场所,以智能识别和追踪的技术,替代现在的手推车或购物筐。
另外,作为一种个性化的运输工具,无人机也可以用于使用者之间来传输物品,提高生活便利性。每个家庭都可以有一架无人机。
NBD:无人机要成为运输工具,价格和效率会影响消费者接受度吗?
林左鸣:一旦放开,无人机不需要过高的高度和速度,每小时几十公里的速度就足以。至于价格能否降下来,关键在需求和产量。一旦数量上放开限制,让消费者用起来,量大了,价格自然就降下来了,可能都不会比现在的一辆自行车贵。
疫情并未影响通航 未来空域管理思维亟需转换
NBD:疫情对通用航空,尤其是近期需求快速增长的货运有何影响?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货运需求是否会逐渐消退,如何保证通航的可持续发展?
林左鸣:疫情下交通运输或多或少都受影响,但航空货运实现了逆向增长。
航空运输成本确实高于船舶等运输方式,但其响应速度很高很快,在疫情这种特殊情况下,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疫情不但没有影响通用航空的发展,反而推动了通用航空的普及。 另一方面,疫情后航空物流的需求也不会减少。这里要提到一点,也是大家思维上经常会有的误区,认为飞机运输更贵,实际上用飞机运物流,比汽车还要便宜。
很多物流厂商在运输货物时车并未装满,这种情况下油耗是不变的;但飞机运输几乎不存在这个问题,且飞机在巡航时油耗也很低。航空运输的成本主要在飞机本身。飞机价格高,也与数量少,应用少有关。其实通用飞机在制造复杂度上要低于汽车,未来随着航空货运需求的发展,这方面的成本还可能会降低。
NBD:您认为现阶段发展航空货运和通用航空场景的挑战是什么?
林左鸣:空中运输要动起来,民航飞机仍然有一定局限性。尽管中国民航(体量)已经是世界第二大,但中国还有很多人未坐过飞机。有效的交通运输一定要是大众化的,如私家车,才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另外,现在国内通货航空的挑战,最重要的问题仍然还是空域管理,还有价值理念的问题。我们的空域管理思维中,一个是军航思维,再来是民航思维,二者完全不同。那么最大挑战是对管理的认识,通货航空的管理认知不能按照军航的思维,也不能简单按照民航的思维来管理,应该回归到通货航空具体的实际情况。
通货航空的飞行速度很慢,较快的在每小时200公里左右,飞行高度也很低。现在很多人把通货航空管理看得很复杂啊,比如与卫星实现联系,通过卫星、地面基站等去发展。但此前无线电还没发明的阶段,国外的通航就已经在发展了。卫星、5G确实好,但实际上并不是当前通货航空发展的必要条件,问题还是在管理思维上。
NBD:在发展智慧航空方面,目前有哪些技术上的难点吗?
林左鸣:现在我们的智慧航空还处于打基础的层面,要实现完全智能,难点在几个技术要害上。首先是算力,第二个是算法。第三个我认为是传感器。比如在设计一款智能服务产品时,要识别乘客的性别,判断外部环境、识别颜色、温度等要素,都需要传感器的发展。
另外,互联网时代,核心的基础元器件是芯片,这也是将来智慧航空发展要面临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