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淖尔镇 首页
黄芪种植,点亮致富新希望

黄芪种植,点亮致富新希望

作者:王颖 来源:乌海日报 

■脱贫攻坚·圆梦小康



本报记者  王颖



    立冬前,一场雨雪悄然而至。雨雪后初晴,家住海南区巴音陶亥镇一棵树村的村民张金花和丈夫便拿起铁锹下了地,忙着挖“宝”了。


    地中的“宝”,就是他们今年种下的一亩多黄芪。挖出来的一棵棵黄芪既像是枯树根,又和人参有几分相像,他们被张金花夫妻视为孕育致富希望的“金疙瘩”。“我今年种了十几亩的玉米,没想到今年每公斤玉米的价格比去年还低,要不是有国家的种粮补贴,我不光白付出了劳动,就连本钱也会赔进去的。”张金花说。说起种植黄芪,张金花直后悔自己没多种些。原来,今年,村里号召村民种黄芪时,因为村里从来没有人种植过黄芪,没几个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张金花听说种黄芪不需要黑土地,就和几户村民抱着试试的想法试种了几亩,没想到,种植后黄芪长势不错,秋末收获时竟达到了预想。


    “因为不敢种,今年犹豫间就晚种了一个月,收获时又浇了一次水,前两天的雨雪天又对黄芪造成了一定的伤害,就算这样,一亩地的黄芪纯收入应该也能达到2000元左右。第一次种植没经验,明年,我家打算把适合种植黄芪的土地都种上黄芪。”张金花说。


    同张金花一样,村民刘树林也一边收获着黄芪,一边盘算着明年扩大种植面积,种20亩的黄芪,让自家走上富裕路。今年,刘树林除了种植玉米,也试种了1亩的黄芪。“我家的黄芪长势不错,看现在的情形,一亩能赚3000元左右!”看着地里已经成熟的黄芪,刘树林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刘树林告诉记者,因为怕种不好黄芪,把地白瞎了,所以今年家中大部分地还是种了玉米,可玉米价格上不去,忙活儿了三个季节,一算账,10多亩玉米赚的钱连一亩黄芪赚的钱都赶不上。由于黄芪对土地的要求并不高,需要沙地而不是肥沃的黑土地,还不喜水,所以管理起来难度并不大,而重要的是,黄芪价格高,市场行情好,不愁卖。


    刘树林边和记者聊天边挖黄芪,一不小心把黄芪挖断,一部分的黄芪根须留在了土地中。“地里的黄芪挖不干净怎么办呀?”看着藏在地里的黄芪根须,记者问。“没关系。明年这些留下的黄芪根须就成了种子,又能生长。今年是因为想赚点钱为明年大面积种植做准备,要不,这些黄芪留在地里,长上两三年,根儿更壮了粗了,价格会更高。现在种植的少,没有机械挖,只能人工挖,劳动强度挺大,如果明年村里黄芪种植面积增加了,达到规模化,能使用机械挖掘了,我们就省力了。”刘树林说。


    近年来玉米价格持续下跌,让刘树林意识到必须改变。“就这些地,种啥才能多赚点钱?”今年春耕前,刘树林就在为这件事烦恼。没想到,村主任郭振华为村民找到了致富方向。


    实际上,看到村民住房条件好了,生活环境好了,可兜兜却没鼓起来,作为村主任的郭振华比村民还急,一直琢磨着如何能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


    “一直以来,一棵树村主要以玉米、葡萄种植为主,因为葡萄的种植对管理和技术要求高,而且喜水,所以一些没技术、岁数又偏大、拥有沙性化土地的农户只能种植玉米,但近年来每亩玉米的纯收入甚至连500元也达不到,地少的村民连脱贫都实现不了,离致富更是有些遥远。”郭振华说。


    听说甘肃农民在靠天吃饭的土地上能够依托种植黄芪致富后,为了给村民找到致富路,郭振华就亲自去看去问,并号召村民试种。


    郭振华介绍说,今年只有几户村民种了4亩实验田。因为种的迟了,生长期缩短了一个月,所以产量也受到了影响。但根据现在挖出的产量,初步估算亩产能在700公斤左右,算下来一亩收入5000元钱左右,除去成本,估计每亩收入3000元钱问题不大。如今,已种植的村民想扩大种植面积,没种植的村民想明年开始种植,所以村里打算成立黄芪种植合作社,村里的农企也打算加入种植队伍。初步计划,明年一棵树村黄芪种植将达到800亩。如果种植面积扩大了,村里还打算实现订单销售,并聘请专业的技术指导员来指导,种植和收获的时候还可以采用机械化,让村民既省了力,又可以快些脱贫致富。


    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农业。黄芪的种植,点亮了一棵树村致富的新希望。

     黄芪种植的成功,改变了一棵树村传统农作物种植结构,也为村民带来了致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