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园社区 首页
有哪些诗明明是诗人臭不要脸还写得理直气壮的那种?
作者:幢戏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078514/answer/13911680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不行这个问题我必须要站在严谨的学术角度答一个!

这个问题!我的答案!必须是!仓央嘉措!

是的!就是那个和纳兰性德捆绑炒作!那个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闻名的“情僧”!那个被后世莫名其妙地把好多情话冠以他名的仓央嘉措!

都给我滚,我才没说过这种话。
—— 莎士比亚•仓央嘉措

今天我要说的,是这位因被红尘纷扰而闻名后世的叛逆达赖,有这样一首诗——

为寻情侣去匆匆,破晓归来积雪中。就里机关谁识得,仓央嘉措布拉宫。
夜走拉萨逐绮罗,有名荡子是汪波,而今秘密浑无用,一路琼瑶足迹多。

基本完全没听过对不对,当然了,这是我比较偏爱的曾缄的译本,文学加工成分浓厚,可能换成于道泉的直译译本大家就熟悉多了——

薄暮出去寻找爱人,
破晓下了雪了。
住在布达拉时,
是瑞晋仓央嘉措。

在拉萨下面住时,
是浪子宕桑汪波,
秘密也无用了,
足迹已印在了雪上。

有点熟悉了有木有,其实这首诗还有一个更广为流传的改编版,虽然这个我就不知道来历了——

住在布达拉宫时,我是僧人仓央嘉措;游荡在拉萨的街头,我是荡子宕桑旺波。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你看,改得矫情一点,大家就好接受多了对不对?


这首诗的背景不复杂,简单说来就是仓央嘉措化名为“宕桑旺波”,半夜溜出布达拉宫去八廓街的酒肆放纵鬼混,结果因踏雪留痕,被执事僧发现,于是有了这首诗。

虽然译本不同,但是仓央嘉措的态度却是很直白的,也就是传说中的供认不讳——对啊,我就是半夜幽会女子私生活混乱,既然你们都知道了,我瞒着也没有意思了,没错,我就是那个纵情声色的浪子。我不光承认了,我还写成诗歌给人唱给人流传,我要让所有信徒知道,这个住在布达拉宫里的达赖,他喜欢睡姑娘!

我破戒我鬼混我睡姑娘,可我知道,我是个好活佛。
——仓央嘉措•艾薇儿

够理直气壮吧!够坦然吧!完全不藏着掖着,根本不给自己洗白!更可恶的是,他的理直气壮都让有心人的猜忌和针对都黯淡无光了!

理直气壮出了一种“万绿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境界!

哎呀好气哟!

坦然自若到让人开始怀疑做错事的究竟是这个浪荡的僧人,还是太挂怀戒律执着于逃离红尘俗世的自己。是的,他睡了一个姑娘,可他只在雪地上留下一串足迹,真正滋长出苦恼为这件事所困扰的,却是抱着刻板教条的我们——

爱姑娘有错么?自由有错么?
错的只是人心中的执迷。

这样的洒脱,难免让人想到另一个人,我想这也是曾缄先生在作译文时联想到了的,并引用了相关典故——

阮籍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常诣饮,醉便卧其侧。

曾缄先生在翻译很多诗里都用到了“当垆”二字,大抵是有这个缘故的。

一样的蔑视礼教,一样的放浪形骸,却也一样拥有纯粹的原生态的“慧”。


所以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只要逼格够高,你也能可以放荡出“万绿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效果哟|ω・)加油!提升自己的逼格!


———————————先别开炮!答主有话说!

关于仓央嘉措,答主要来补充几句,防止友军误伤!也防止路人造成误解!如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进行友♂好的学术交流(๑•̀ㅂ•́) ✧

首先说明,答主其实比较拒绝跟人讨论藏传佛教的,因为各种谣传误读下存在的争议太多了_(:з」∠)_但是又不能完全地割离大环境去评论一个人,好苦恼,就尽量不要扯到那方面吧。

1.针对仓央嘉措其人:

我不赞成把他说成啥最美的情郎,把妹只是他的业余消遣,他主要工作还是参悟佛法普及佛理;当然也反对把他吹捧成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僧,强行把他对姑娘的爱上升到所谓对众生的大爱。

所以脑补着“说什么王权富贵,怕什么戒律清规”剧情的追捧《禁欲系俏活佛爱上我》《我与活佛的禁断之恋》的孩纸们可以歇歇了。

概括仓央嘉措其实也很简单——“我想宣扬佛理,普渡众生,可是我也想睡姑娘,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

关于他睡姑娘的事情,我不想看到相关洗白,也觉得根本不用洗白,他自己都说了——

行事曾叫众口哗,本来白璧有微瑕,少年琐碎零星步,曾到拉萨卖酒家。(曾缄译本)

用于道泉的译本翻译即为——
人们说我的话, 我心中承认是对的。我少年琐碎的脚步, 曾到女店东家里去过。

坊间的闲言碎语,他自己都毫不避讳。
他强任他强,我睡我姑娘。

最可怕的就是这种坦然的人,你能拿他怎么办呢,除了内心吐槽一句,“居然死不要脸地承认了,哎呀好气哟。”

当然这些都不妨碍我去读他的诗。单从他的身世背景来看,这样的人是很具有炒作价值的——一个注定一生都身不由己的人,生来就背负着并不愿接受的特殊身份,年少时便被关在布达拉宫在严格监督下学习佛法,作为两股势力之间政治斗争的工具——政治需要借助他来掌握宗教从而才能控制民众。
(ps:经评论知友指正,仓央嘉措被接入布达拉宫已经十四五岁了,非常感谢知友的指正,爪机码字比较仓促,有时候也没过脑子_(:з」∠)_有纰漏的地方望大家监督指正~)

偏偏他生了反骨,他对掺杂了政治斗争的宗教感到恶心,他对刻板教条的桎梏不屑一顾。
——仓央嘉措是个自由的小精灵!

他就那么直接地把自己内心的欲望袒露在我们面前,毫不遮掩——我敬爱我的上师,可是我还是想睡姑娘。
他还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爱和佛法真是完全对立的吗?

他的很多诗中都体现了关于这对矛盾的辩证思考,有时间我会慢慢道来,虽然我觉得完全木有人会看_(:з」∠)_

作为一个政治斗争工具,仓央嘉措一生无疑是可悲的,可能他唯一能够左右的,就是半夜溜出去睡姑娘,比起我这样的象牙塔长大的二十来岁的小姑娘,他经历的无奈太多了,看到的黑暗面太多了,围绕他的桎梏也太多了。

他确实是一个红尘味道太过浓郁的僧人,他对尘世,对姑娘,对爱都有千丝万缕的不舍。实质上我并不认为严苛的教条和关起来清修的法门会比直接入世经历好多少,有的人选择踏破红尘,有的人选择看破红尘,这都是修行的途径。

正如很多人不解为何沾满血腥的人可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从未做过坏事的人却要历经那么多劫难才能成佛。

一个刚出生的婴孩,什么都不懂,不懂情爱,不懂怨憎,要六根清净多简单,然而要让一个感受过世间种种诱惑的人断绝贪念,难度系数可以直接爆表。
但是一旦婴孩体会到情爱了,感受到了情欲外边包裹的糖衣,他很可能看不到里面的苦的毒药沉溺其中,而那个尝过苦从红尘中走出了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断绝了情爱。

这也是为何即使很多修佛的人也追捧仓央嘉措的理由,他是真正“入世”了的,去经历了世事无常的,他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宗教符号,他的每一步都扎根在红尘里。


对于仓央嘉措的诗歌的具体理解,在回答里面就不展开细说了,工作时偷偷拿着手机码字诸多局限,本身脑子就不够用,也没有那个时间考究背景和斟酌用词,基本是想到啥就说啥了,这个态度不是特别妥,大概之后会发文章慢慢讲。

当然读一首诗更多包含的是自身理解,因人而异,我也就是千分之一个哈姆雷特,或浅薄或过分妄断,皆源于我自身感知,大家不妨一起探讨。


2.关于译本:

仓央嘉措能为我们所知并炒到如今的热度,受到各种追捧,我以为译本的作者当占不少于50%的功劳。

目前对于仓央嘉措的诗有诸多版本的翻译,其中比较突出的是为曾缄、于道泉以及刘希武三人的译本。

曾缄译本可能是广大群众比较熟悉的版本,也是公认的比较“雅”的艺术水平较高的译本,毕竟那句“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便是出自这位大师。

曾缄其人是北大文学系的,有较深的文字功底,对于诗歌的格律和韵脚都有仔细琢磨,因此在原诗的成分上多少有一些艺术的加工和修改,严格来说应该是二次创作了,不能作为传统的翻译来论述。

当然除却不完全忠实于诗歌的原意之外,曾缄的翻译和刘希武的翻译还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受制于格律,很多诗句或省略或倒置,或似言未能尽意,或累赘重复,显得不那么流畅自然,而且曾的译本偏向于古体,部分用词和典故都略显晦涩。

而于道泉的译本则是最接近诗歌本意的,尽量还原了诗句的原貌,忠实于藏文原文的表达,同时也没有格律的限制,在节奏上也比较自然,且比起很多白话译文或者附会的改编,少了几分矫揉,多了几分纯朴,于道泉先生的英文译本也很值得一读。

按理有这二位珠玉在前,一位做到了“雅”,一位做到了“信”,就没什么必要再提刘希武的译本了,然而这也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译本。

刘译本相对而言节奏清晰明快,语言简洁通俗,有点类似于佛家的偈语,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原因之一,不拖沓,有针对,直奔主旨。然而受制于五言诗的字数,很多言不尽意的情况,而且用词极尽省略之能,有些诗句难免感觉牵强,部分诗句的韵脚并不完美,相比曾本和于本还有缺漏的情况。

这里放出那句著名诗句的三个译本对照,供大家参考,当然这一首自然是曾缄的译本占优,但纵观其六十余首诗,其实也是各有所长,有些我也偏好于刘的译本或曾的译本,有时间在慢慢讲的时候再说辣。

常恐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曾缄译本)

若要随彼女的心意,
今生与佛法的缘分断绝了。
若要往空寂的山岭间去云游,
就把彼女的心愿违背了。(于道泉译本)

我欲顺伊心,佛法难兼顾,
我欲断情丝,对伊空辜负。(刘希武译本)


3.关于讹传的作品

《见或不见》

鉴于这个都被编进歌词广为传唱了,这里我就不放上内容了。

这首诗歌应为《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作者为扎西拉姆·多多,是一名当代作家。这位作家姑娘内心很崩溃啊,好好的自己写个诗,怎么就署上人家名字了,还是个好几百年前的人_(:з」∠)_
仓央嘉措也很崩溃啊,我哪有写这个_(:з」∠)_

同样崩溃的情况还有张小娴和泰戈尔,源于那段著名的情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站在我面前,却不知道我爱你。”


《那一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全词很长加上后来大家添笔附会的版本众多,所以这里只节选出比较出名的这句)

对于这首诗歌直接就有好几个版本唱作《仓央嘉措情歌》了。
很可惜,这首诗歌原为《信徒》,由何训田作词,朱哲琴演唱,而且原作只有很小一段,后来极大的篇幅都是不断有人附会加上去的。虽有一部分创造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仓央嘉措诗的启发,但也并非他的诗。

何训田是很有想法的一个音乐家,朱哲琴的声音也很空灵澄澈,《央金玛》和《七日谈》两张专辑我都蛮喜欢的,前几年的单曲《山顶》其实也是从仓央嘉措诗中得来的灵感,听来着实不错。


《十诫诗》

第一最好是不想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
第二最好是不相识,如此便可不用相思。
(于道泉译本)

准确来说,这个只能讲作是不全为仓央嘉措所作,至少前面两句确实是仓央嘉措诗集中收录有的——对,就是我放出来那两句。

所以之后的三到十诫,都只是后人的加工和附会。

这里还想放上曾缄的译本,对照可见这位大师的文字功夫——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曾缄译本)

这里就放上这几个讹传版本的澄清,至于某些朋友圈里广为流传的诸如——

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
我问佛……
……

大家……看看开心就好_(:з」∠)_

总之我基本上是以之前说的三位先生的译本为参考标准的,其实讹传的作品和仓央嘉措诗集在风格上面的差距就很大,大部分都挺好分辨的,而至于那些讹传的作品值不值的看,那就见仁见智了,有些确实算得上内涵丰富情感真挚,有些我就……

就酱吧(๑•̀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