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楼阁正面辟门,开两窗。二楼亦同,只是在东西两侧各洞开一窗。楼正面檐下有一木匾,为颇有名气的大军阀孙殿英所题。孙殿英曾因东陵盗宝闻名天下,有“东陵大盗”之称。他于中华民国十一年(1922年)任大名镇守使,为附庸风雅,而题此匾。
“藏甲楼”原来为“藏经楼”的传说相当流行,而孙殿英将“经”字改为“甲”字的事却鲜为人知。
孙殿英是河南省永城,富家纨绔子弟,从小不读诗书,却好舞弄枪、刀、剑、戟,年青时专干地痞流氓所干的坏事,后来拉杆子,仗着手里有钱,买了个“大名镇守使”的官衔。
做了官就免不了结交达官贵人,文人雅士。1921年的一个中秋节晚上,孙殿英和五六个地方文人在大名城内一个花园里饮酒赏月。酒问,有人提议作对联助酒兴,你说上联我对下联,对不出的罚酒。坐在孙殿英下首的陈某,见水中倒映着天上星月,就脱日说出,“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该着孙殿英出下联了,使他这个无才无德的家伙直出汗,抓耳挠腮,嘴里直嗯、嗯,说不出话来。坐在孙殿英一旁的张某连忙打圆场说“孙将军喝醉了,我出下联吧”。此时正好有一只孤雁从空中飞过,张某道:“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孙殿英丢了丑,就决心找人教他读书写字。他哪里有那样的耐心,不几天就荒废了。他总是找一些文人在起吃酒谈话,并且遍访大名府历代文人雅士的故里和名胜,寻访到了就去拜谒,跟着学儒雅,充斯文。这一天,忽有一人报,离大名三十五里的南乐县吴村是造字圣人仓颉的故里,还有仓颉陵庙。孙殿英听说,急忙前往。
当时是民国十一年春,即公元1922年初,孙殿英带领随从,坐轿的坐轿,骑马的骑马,前呼后拥来到南乐县仓颉陵庙。他命人给他讲解宋朝天官寇准题的联:“盘古斯文地,开天圣人家”,还有明朝的刑部、工部、吏部尚书,及大学士、监察御史等人立的两座“三教之祖”“万圣之宗”方碑。
听着听着,孙殿英不觉感慨万千,心想,他们都立碑题联让世代敬仰,我怎么才能让后人也都知道我孙殿英呢?他边走边思考,猛一抬头看到了高大的后楼,见上面有一匾额上题“藏经楼”。孙殿英哈哈大笑,说:“错了,错了。”随从们莫明其妙,问:“老爷,什么错了?”孙殿英说:“别的我不知道,这藏经楼只有寺院里才有,是藏经书的。这字圣又不是和尚,藏的什么经,给它换了,换了”。可是换什么字呢,他想来想去,不知怎么就想起字圣选的文字最早是刻在甲骨上的。对!换“经”为“甲”。“藏经楼”改为“藏甲楼”。于是,他回去后就命人另造一匾,上书“藏甲楼”,落款为“大名镇守使孙殿英题”。
孙殿英自作聪明,想通过题匾流芳百世,他只知寺院有 “藏经楼”,不晓字圣是“三教之祖”,仓颉庙就曾为和尚道人共同主持,他们的经卷就放在藏经楼里。楼名为藏经楼也说得过去。
孙殿英歪打正着,题的倒也确切,因为仓颉毕竟是以选字最为有名。自此,“藏甲楼”的匾额就一直挂在仓颉庙的后楼上。
楼内彩塑仓颉及其妻坐像,神态安详,四目流要。两旁各有三侍者,姿态各异,生动传神。如今,藏甲楼内四季香火不绝,善男信女虔诚拜礼,声唱诺诺,代人祝福祛灾。在豫北广袤的平野之上,也算是一道另具内涵、别有情趣、可以管窥民俗的风景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