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文村 首页
岳阳伢子科研发现惊世界,美国动用外交豁免权强留......

在中南读博时,他就发表了多篇有国际影响的学术论文。为专门培养他,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特地把他送到美国攻读第二个博士学位。

在美国,他发现脓毒症(我国历次战争中伤员负伤5天后死亡的主要原因)[1]等疾病中,一个重要的药物靶点——蛋白激酶R,这个重大发现被美国学术界评为“医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

美国求学期间,搅动一池春水了解到他要回国的想法后,他的美国导师联合美国科学院三名院士向美国政府写出联名推荐信,美国立即动用了外交豁免权,不惜违背中美两国签订的公派留学生外交协议,也要将他强留在美国。后经过多方斡旋,他30岁回到祖国,成为中南大学医学领域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博士生导师。不久,他入选了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专家,成为湖南首个国家青年973首席科学家。

2017年11月,34岁的他带领科研团队访问美国,用自己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的科研创新发现,再次惊艳世界!


土生土长的岳阳伢子吕奔

前排左一为班主任唐景昌老师,后排左一为吕奔


2018年1月3日湖南卫视《午间新闻》

脓毒症,通俗理解上的重症感染、败血症。中国古代医籍如《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热论》等可见大量类似脓毒症病例。

你还记得白求恩吗?

1939年,白求恩医生因抢救伤员感染了败血症,医治无效逝世。70多年过去了,尽管抗感染治疗和器官功能支持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脓毒症的病理研究一直没有重大突破,脓毒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达40%~70%,而且治疗费用昂贵。

幸运的是,这一困扰人类数千年的医学难题,近期在岳阳人手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7年11月,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国际损伤相关模式分子及警戒素大会上年仅34岁的岳阳伢子吕奔,作为亚洲唯一被邀请科学家作主旨演讲,首次向全球公布了他和他所领衔团队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与会专家惊呼:中国人来了!中国人的研究从全新的角度解释了脓毒症休克的关键病理生理机制,开拓了攻克脓毒症研究的新靶点,为今后的治疗指明了方向。

有专家大胆预言:中国人的研究成果,有望彻底攻克脓毒症,这一困扰了人类数千年的医学难题。

首次赴美,口出“狂言”怼导师

2001年,吕奔考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原湖南医科大学)7年制本硕连读,后转为硕博连读。从大学开始,吕奔便接连发表了多篇有国际影响的学术论文。在著名血液病专家、湘雅附三医院院长陈方平导师的鼓励和力荐下,

陈方平院长

2008年,博士毕业的吕奔作为国家公派留学生赴美攻读第二个博士学位。此时,他的妻子唐怡庭也面临抉择。如果赴美支持丈夫的事业,就要放弃自己在中国当医生的机会,到美国从事低报酬的博士后。唐怡庭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母亲多年前就已下岗,培养出一个博士女儿很不容易。唐怡庭考虑再三,决定选择支持丈夫,放弃了在国内的事业。

吕奔申请的Feinstein医学研究所是脓毒症研究领域的权威,代表美国在炎症与脓毒症研究领域的最高水平。该研究所的所长Kevin J. Tracey教授是炎症学说的建立者,曾两次被诺贝尔医学奖提名。

Kevin J. Tracey教授

吕奔希望能成为他的博士研究生。然而Kevin不仅是该研究所所长,也是一名临床医生,同时还是医疗集团的负责人,工作繁忙。

后来,吕奔找到机会见到Kevin时,对方只给了吕奔5分钟的见面时间,而且Kevin极不客气地告诉他:“我不招研究生,因为没时间培养学生。”

看到Kevin的傲慢态度,吕奔的牛劲又上来了。“你这两年缺乏顶尖级科研成果,就是因为没有我这样的学生。”吕奔口出“狂言”,怒怼导师!

看着吕奔坚毅的眼神,Kevin态度竟发生了急转弯,欣然招收了吕奔。

吕奔在美国Feinstein医学研究所外合影

执意回国,美国政府强留人

在美国读博5年,除了参加中国大使馆的活动,吕奔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了实验室里。功夫不负有心人,吕奔有一个重大发现,他发现了脓毒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疾病中一个重要的药物靶点——蛋白激酶R,这个重大发现被美国学术界评为“医学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

因为该项研究的被发现,吕奔接连打破了美国纽约地区博士研究生成果记录,没有经过博士后的台阶,被直接破格晋升为助理教授。

吕奔和美国Feinstein医学研究所同事在一起

他连续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Nature》和《PNAS》发表原创性科研成果论文,被国际学术界同行认定为,“炎症研究领域的重大发现”。

吕奔的研究发现,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激起了国际学术界的一池春水,精明的美国人马上意识到了吕奔的重要性。

得知吕奔决意回国,他的导师Kevin开始极力挽留他,鼓励他参加美国医生执照考试,给他描绘移民美国上流阶层的优裕生活,住大house(别墅)、看棒球、打高尔夫、玩帆船、开游艇......

吕奔不为所动。“我志不在此。”

不久,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杰出人才绿卡机会,摆在了吕奔的桌前,只需要他点点头,就可以成为美国医学界的冉冉新星。但吕奔还是义无反顾地放弃在美国的一切,选择回国。“我知道科学研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我的初心不在这里,祖国更需要我。”他说。

2013年,他的美国导师和美国科学院的三名院士(因涉及保密协议,不能公布三人名字)向美国政府联名推荐吕奔,美国政府立即动用了外交豁免权,不惜违背中美两国签订的公派留学生外交协议,也要将吕奔留在美国。

经过多方斡旋,30岁时,吕奔如愿回国。

三醉亭下,洞庭湖畔立宏志

吕奔是土生土长的岳阳人,原名吕犇,因高考准考证打不出犇字,才改的名。虽然外出多年,一口纯正的岳阳话讲得依然很有“味道”。

他的家住南岳坡(原气象局家属楼),小时候最喜欢跑到岳阳楼公园玩。每次都要去岳阳楼旁边的三醉亭摸一摸,看一看。

三醉亭的木门上雕有回纹窗棂,并饰有各种带有传奇故事的刻花。一楼楼屏上有由原岳阳楼管理处殷本崇绘制的吕洞宾像。吕洞宾画像上,书有相传为纯阳子所作的一首七绝:

朝游北越暮苍梧,

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醉岳阳人不识,

朗吟飞过洞庭湖。

这首颇有几分仙气的诗,在吕奔的心里埋下了种子,对他今后的性格有很大影响。

中学时期,在岳阳市一中读书,吕奔的高中班主任兼生物老师唐景昌说,因为从小体弱多病,为了增强体质,吕奔主动申请担任体育委员。当时,全校就数这个戴着眼镜的文弱书生最不像体育委员,但是他的工作热情最高。高中三年,吕奔不是身体最棒的,但是他最爱运动;不是学习最勤奋的,但是最爱动脑筋;不是成绩最出色的,但是大家最欣赏的。

因为吕奔天生就是个笑脸,没少被老师“照顾”,是教师办公室的常客。但他大多时候不是向老师请教知识疑问,而是探讨学习上的学习方法和生活之道。

有一次,几个同学犯了错,被老师一起喊到办公室批评的时候。其他同学都栽着脑壳,只有吕奔抬着头。老师对他说:“吕三牛,批评你,你还笑!他们都没笑!”他回答老师:“老师,我就是这个脸型,天生笑脸,冒得办法。对不起啊!”逗得老师都笑了。

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开班会,轮到他发言,他对同学们说,“我家住在气象局(老院),推开窗户就能看到烟波浩渺的洞庭湖,静夜里,星空下,哗哗的洞庭湖水浪声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死亡的恐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学医的志向”。平时嘻嘻哈哈的他,突然郑重其事地讲起自己的理想,同学们一时语塞。

百年湘雅,福庆楼里结同心

2001年,吕奔如愿考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原湖南医科大)。

在这里,

吕奔一边学习基础知识一边涉足科研。由于医学课程较多,他只能白天上课,晚上做实验。吕奔联系的神经解剖与神经生物学实验室

位于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楼内。到了晚上,整栋楼静悄悄的,别的同学都有点怕,不敢一个人进去,要结伴而行,只有吕奔每天都是独自在陈列着各种人体器官和尸体的实验室里做实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他的人体解剖学成绩,一直是全年级第一。“有一次做得忘记了时间,我担心回宿舍会吵着同学,只能深夜里一个人到负一楼洗手间淋浴,隔壁就是停尸房。”

2004年,在党员同学李彦慧的介绍下,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牢记入党誓词,自此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湘雅医学院福庆楼

在这里,他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妻子唐怡庭是他的大学同班同学(永州人),并且是班长,是吕奔名副其实的“领导”。“吕奔的胆子真的很大!没有想到他竟敢打我的主意。”

因为两人的学号是连号,经常被分配在同一张化学实验桌,一来二去两人也产生了“化学反应”,共同的志向让两人很快走到了一起。图书馆、晚自习室处处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2007年,两人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幸福的一家

婚后,夫妻俩一同考博,唐怡庭考到年级第二名,吕奔是第三名,可是为了吕奔的科研梦,唐怡庭默默退居幕后,博士毕业后回到母校从事科研教学,一边教书,一边撑起这个家,事业也干得不错。

如愿回国,勇挑重担闯新路

2013年底,吕奔离开美国如愿回到母校工作。这一年他30岁,成为中南大学医学领域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正教授、博导。

图为张孝骞老先生

受到张孝骞老先生(内科专家、医学教育家、原湘雅院长)事迹的启发,吕奔最终决定选择“临床科研双肩挑”的道路,希望能继承和发湘雅的传统“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的科研创新”。尽管这条道路会增加他的工作难度,甚至迫使他走一些弯路,但是他相信以临床为导向的科研工作,最终能更加造福人类。

在湘雅,他负责的科研团队有20多人,其中副教授1人,助理教授1人,还带了5个博士后。由分管研究设计到把握整体研究方向,对于吕奔而言,不仅仅是对他领导才干的发挥运用,更主要的是对他把控全局能力上的一次大的全面考验!

每天早上8点,吕奔都会准时带学生对所管患者查房

因此,吕奔一方面和比他年龄小很多的住院医师一起轮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所有临床工作之余的时间继续组织脓毒症和炎症的相关研究安排及论文撰写。他以共产党员的高要求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引领同事们面对现实,去弄懂吃透一道道技术难题,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吕奔和助手在湘雅实验室

与吕奔在美国的研究所相比,母校的科研平台存在很大差距。他回国之初没有自己的实验室,为了做科研,吕奔向校内外7家不同的实验室各“借用”了一小块地盘,学生们只得在不同实验室间来回奔波。

雪上加霜的是,吕奔借用的实验室往往人满为患。学生为了用超净工作台培养细胞,常常要排队等到深夜。

每当学生们遇到上述情况,吕奔都会在现场鼓励他们说:“你们如果加班至深夜,老师也陪你们加班到深夜;你们如果有问题或实验结果需要讨论,可以随时通过微信联系我”。

吕奔埋首科研的同时,没有忘记自己学医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践行张孝骞老先生对医护人员的职业要求:病人以性命相托,我们怎能不诚惶诚恐?

2016年,一名气促患者,由于长期以来没有查明病因,被家人误认为是心理疾病。但是吕奔耐心询问,追溯到他十多年前的一次车祸,这才发现他曾经因为车祸引发了肺栓塞,找到了病因,患者很快康复。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湘雅医院、湘雅医学院主要创始人颜福庆先生

2017年1月,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吕奔以他在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习期间,亲身感受延安精神内涵为题材,结合中南大学和医院“双一流”建设及自身实际,亲自撰写、讲述了湘雅医院老共产党员刘浔阳“弘扬延安精神,开荒拓土创建一流医院”优秀共产党员王“弘延安精神,白手起家打造一流学科”以及自己“发扬延安精神,克服困难创造一流成果”三个感人故事。展示了湘雅医院老、中、青三代共产党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创业历程。以事实证明了“延安精神”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利器和制胜法宝,在中南大学引起热烈反响。


吕奔微党课视频

这堂“微党课”被中南大学作为优秀党课推荐至教育部。他在“微党课”结束语讲到:“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不仅能帮助我们取得‘双一流’建设的全面成功,而且能为其他国家建设一流大学提供宝贵的‘中国方案’”。

吕奔不仅这样说,而且也这样做。他领衔的团队始终坚持原创性研究。通过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的科研创新,发现细菌内毒素通过一种叫做高迁移率蛋白-1血浆蛋白转移至细胞内,诱导细胞焦亡(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发生,最终导致脓毒症休克和死亡。

这是一个重大理论突破,能为今后临床应用提供重要方向。由于脓毒症休克研究方面的重大突破,吕奔入选了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学者,并成为湖南首个青年973项目的首席科学家。在吕奔的带领下,我国在脓毒症科研攻关的原创道路上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再次赴美,主旨演讲惊世界

2017年11月,全球科研人员心目中的圣地——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国际损伤相关模式分子及警戒素大会在这里召开。

年仅34岁的吕奔,作为亚洲唯一被邀请的科学家上台作主旨演讲,首次向全球公布了他和他所领衔团队的最新科研成果。

吕奔在冷泉港实验室作主旨演讲

会上,来自全球相关领域专家就吕奔团队的全新发现进行了深入探讨。业内人士一致认为,这一研究从全新的角度解释了脓毒症休克的关键病理生理机制,开拓了攻克脓毒症研究的新靶点,为今后的治疗指明了方向。

有专家大胆预言:中国人的研究成果,有望彻底攻克脓毒症,这一困扰了人类数千年的医学难题。

会后,吕奔的导师Kevin找到了他,以美国人特有的幽默和直率跟他讲了三句话。“真希望签证官把你的签证批错,这样你就再也回不了中国。”“我研究所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随时欢迎你回来。”“你永远是我最值得骄傲的学生!”

在冷泉港实验室作主旨演讲后,和与会专家合影,吕奔左手边为美国导师Kevin J.Tracey教授

他是当今湖南最具传奇色彩的青年科学家,无论面对的是困境还是诱惑他都能处之泰然,不改其志!这不仅是极大的正能量,更是对当今中国学术界的一种鞭策!

吕奔,这样的科学家,风骨坚劲,不失本色!真是值得我们为他点赞!

记者手记:

我和吕奔高中同班三年,经常在一起打篮球。吕奔选择临床加科研的道路非常辛苦,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1点左右,第二天早上8点又要准时带助手和学生查房。只有等他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才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所以每次接受我的采访都是在深夜。

属于吕奔的荣誉、头衔有很多,但是在我的记忆中他永远是那个岳阳市一中269班的爱笑篮球少年。高三时他告诉我,静夜里哗哗的洞庭湖水浪声让他第一次感到了敬畏和恐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学医的志向。

当年,他济世救人,立志学医的情怀,让我很受感动。

现在,我知道了,一个人如果一直执着地朝着一个目标努力,他就一定会有所成就。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谭振华



参考文献:

[1]梁华平, and 王正国. "灾害医学救援中批量伤员的分级救治与脓毒症防治措施." 2011

梁华平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王正国

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


相关链接:


973计划简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对我国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是基础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研项目计划。2012年科技部首次在“973计划”中设立了“青年科学家专题”。该专题除坚持973计划“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的定位,围绕国家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组织项目等要求外,明确要求“项目负责人和参加人员年龄均不超过35岁”,旨在培养和造就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跨世纪的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国家优青简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也被称为“小杰青”,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的铺垫性科技支撑基金。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部署,加强对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培养,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自然科学基金委决定自2012年起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与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之间形成有效衔接,促进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主要支持具备5~10年的科研经历并取得一定科研成就的青年科学技术人员,在科研第一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本文转自:江湖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