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区 首页
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象征性抢救

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象征性抢救

原创 健康日讯 2018-04-01 15:19:00

象征性抢救,对死者公平吗?

9年前在急诊科实习的时候,主要是练习无菌操作、清创、缝合等基本操作。

那天救护车送来了一个肺癌晚期的病人,一群家属跟来了,病人在车上已经没有了呼吸、心跳。

跟随而来的家属都能接受现实,但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

路上还有许多家属正在赶来,在人到齐之前的等待时间中,要进行“象征性抢救”。

死者四世同堂,且家族成员人数庞大,几十人遍布周边县市,他们赶来需要时间。长时间的心肺复苏,已经让死者多根肋骨断裂,我们提出让患者安静离去,停止无意义的抢救。

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象征性抢救

但家属反对,双方僵持不下,讲话激烈时已然是在争吵,陆续到来的家属无一人同意停止“抢救”。师兄们无奈,双手被汗水湿透,分为三波人轮流上阵。

直到2个小时后,众人才全部到齐,开始失声痛哭,表达关切。家属们在一番悲伤的商讨之后,才共同决定停止了早已无效的心肺复苏术。

后来在私下里,死者的爱人找我们表达了歉意:不应该和你们吵的,其实我心里也想放手,别再折磨他了。但若不抢救,亲戚朋友的言语……无形中的压力太大了。

如果说这次经历是对死者的不敬,那另一件事则是对生者的折磨。

一生的积蓄,花在临终的一个月

前年参与过一个会诊,患者肺部重度感染,同时肾功能衰竭要进行血液透析。随后患者肺脏继续恶化,主管医生应家属要求使用“人工肺”。人工肺非常昂贵,加上重症监护室的其它费用,一天要五万多。

我们找家属谈话:“救回患者的希望较小。即使救回了命,以后也无法下床了。因为患者的治疗过程异常痛苦却无法动弹,而且救回命也是残疾,所以从前部分能醒来的患者会大骂家属,对双方都是一种刑罚。“

同时我们也表示:如果家属坚持治疗,任何医生都有责任做最后一搏。

最终患者子女表示:无论如何都不能带着愧疚感放开亲人。

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象征性抢救

随后ICU、人工肺,再加上最后的抢救,在花费了47万元后,患者还是离开了人世。

该患者家庭算不上富裕,从此以后,这个家庭怕是经不起打击了,若他们之中再有人生病,经济该如何支撑?

为了所谓的“无愧于心”,我们花了多大的代价?

1994年调查统计,我国人一生所用的医疗总费用,40%用于最后一个月;而现在,最后一个月高昂的维持费用和抢救费用,已经占到了80%.

肺不行了,用人工肺;肾不行了,用人工肾;哪个器官不行了就上一台设备顶上……

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象征性抢救

最后患者浑身插满了昂贵的管子来代替各个已经衰竭了的器官功能,所做的一切只为了让大脑的意识多保留一会儿,这样的“治疗”意义何在?

人类从没有战胜过死亡,医学也无法战胜死亡。但我们经常搞混了医学的本质,去和死亡做无意义的对抗。社会在发展,思想在进步,为何我们对死亡的认识却在倒退?

当年孔子的弟子问死,圣人怼了回去,子曰:“不知生,焉知死?”

可是,对于还要努力活着的家属来说,逝者的“死”却牢牢嵌进了家属的“生”啊!

期盼着有一天我们会进入新的时代:我们不后悔过完了自己的一生、子女在父母生前已经尽孝;我们都不再避讳死亡,而是在那一天来临时,把这辈子所有的幸福感打包带走、微笑地坦然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