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在极其困难的经济条件下,优先发展文化活动设施。1956年9月.高邑县人民礼堂建成使用。这是建国后高邑县第一座大型建筑,也成为全县人民向往的文化活动中心。礼堂建在原城隍庙旧址,地势高,四周空阔,礼堂西边是生活区,大门宽敞高大,十数间西屋,十数间北屋,除少数几间工作人员占,电影队两间,其余都是为来高演出剧团准备。
礼堂容一千二百观众,标准舞台设计,灯光器具齐全,洁白的盆灯悬在大厅,在经济尚不发达时期,更显得富丽堂皇。别说看戏,就是在里边跑着玩会儿,也可以在同伴间炫耀一番。每有大型剧团演出装饰相当豪华,整个县城就像过节一样热闹。1964年一个大型马戏团来高演出,轰动整个县城,各个村大队放假赶着大车进城看演出,票价达四毛钱一张。老虎钻火圈,狗熊掰棒子,大变活人.美女与蛇等让久封的人们开了眼界。
礼堂前面是山字造型,上边是高邑名宿冯子和书写的“高邑县人民礼堂”七个大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牛得草来高演出,站在门前时时端详,连夸好字,好字。河北保定老调剧团来高演出,场场爆满,表演艺术家王玉磬名传乡里,妇幼皆知。河北梆子艺术家裴艳玲的哪吒闹海给孩童们留下了模仿的标本。也正是有礼堂的存在,每场戏后就有了品评的话题,给辛勤劳作的民众增添了生活乐趣。
礼堂前边有一排过庭房,开始是卖票占用,时间不长拆了,偏右建成了篮球场。左边是卖小吃的地方,每每等着看散场戏或电影,听着卖小吃的煮饺子时勺子推锅底的吱喽声,闻着煮饺子的面香味,探着脖子使劲闻,想必那饺子汤一定好喝。那时,只要有电影或有戏,“戏院”就是推碗就去的地方,那冷那黑都阻止不了那种诱惑。
礼堂再前路边的石狮子为座的木楼,是古牌楼,是旧时城隍庙的正门。石狮子趴的油光锃亮,淘气的孩童爬上木楼看路南座南朝北的戏楼唱戏,wenge时期木楼被作为“四旧”拆毁。
1986年,李著堂任县长时,高邑礼堂重建工程破土动工。新礼堂启用后,有罗马尼亚歌舞团来高演出,因票价昂贵,老百姓享受不起,县里强行派票,阵势不小,效果不好。
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电影戏剧失去了市场,礼堂再没有当年的风光,门前好像挂着“台球俱乐部”.“家具大全”|“窗帘门市”,西边还有个杨氏拉面馆,生意倒很兴隆一
今年县里打算便用4500万元国债资金进行剧院改造,将再现和重振剧院风采!
剧院未来可期!
转自:https://www.163.com/dy/article/GI7P3VO705527HB0.html(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