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也可以分享给你的联系人。
今年是井冈山胜利会师95周年,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选取了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与大家一起感受朱毛会师井冈山的艰难、曲折与辉煌,感悟毛 泽 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1928年4月,两支历经千辛万苦的革命队伍会聚井冈山,毛 泽 东和朱德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从这一刻起,“朱毛红军”的名号响彻云霄,井冈山革命星火燎原,势不可挡。这就是永载史册的“井冈山会师”,亦称“朱毛会师”。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毛 泽 东如何选择了井冈山?朱毛会师又经历了怎样的一波三折?
一封密信:促使毛 泽 东下定决心上井冈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敢不敢革命?怎样坚持革命?成为中国毛 泽 东必须回答的两个根本性问题。面对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毛 泽 东产生了“上山”的思想。1927年6月,毛 泽 东在武汉召集从湖南来向国民政府请愿的革命者开会,要求大家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并提出“在山的上山,靠湖的下湖,拿起枪杆子保卫革命”。7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上,毛 泽 东对陈独秀提出的关于农民自卫军加入国民革命军的主张表示坚决反对,并提出“上山”策略,认为“上山可造成军事势力的基础”,这个建议没有被付诸实施。八七会议后不久,当时主持中央政治局工作的瞿秋白征求毛 泽 东去上海中央机关工作的意见,毛 泽 东表示,不愿去大城市住高楼大厦,愿到农村去,上山结交绿林朋友。后来有人批评毛 泽 东想做“山大王”。但毛 泽 东眼中的“山大王”是从未有过的“山大王”,是共 产 党领导的,有主义、有政策、有办法、闹革命的“山大王”。
毛 泽 东“上山”思想虽早已有之,但当他带领秋收起义部队向农村转移寻找落脚地时,并非一开始就确定要上井冈山。实际上,最初的计划是退往湘南。尽管如此,但井冈山这个名字在秋收起义前后正断断续续地传递给毛 泽 东,并留下越来越深刻的印记。
毛 泽 东第一次听说井冈山是在写《湖南农民 运动考察报告》前后。1927年初,毛 泽 东曾来到湖南衡山县城,找当地的干部李少山、张琼等人座谈。会上,李少山说起他有个表兄受国民党追捕,无处可逃,后来逃进了井冈山。那儿山高皇帝远,国民党鞭长莫及。井冈山的名字给毛 泽 东留下了初步印象。
1927年9月初,毛 泽 东在萍乡安源的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部署秋收起义工作。其间,毛 泽 东郑重地对众人说:“倘若暴动失利,我们往哪里退却?”赣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兼安福县农军负责人王兴亚说:“要是我们打输了的话,就退到我的两个老庚(袁文才、王佐)那里去,那个地方到处高山大岭,林深草密,连绵几百里,安得下千军万马,还怕容不了我们几千人?”在与会者的追问下,王兴亚告诉大家,这个地方就是井冈山。这是毛 泽 东第二次听说井冈山。
9月25日,秋收起义部队在芦溪冲破敌人的伏击后,进入莲花县境内。26日清晨,莲花县城被攻克。在莲花,工农革命军与江西省委取得了联系,联络人是宋任穷。他当时是工农革命军第三团的文书,之前奉命前往南昌与江西省委进行联络,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省委书记汪泽楷,并汇报了部队情况。汪泽楷让宋任穷立即返回,并将一封用药水写好的密信交由宋任穷带给部队前委。这封信带给毛 泽 东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宁冈县有我们党的武装,有几十支枪”。这封密信对正在苦苦找寻落脚之地的秋收起义部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随后,毛 泽 东召开莲花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进一步了解宁冈、永新农民武装斗争等情况,证实井冈山确有两支地方武装。随即,毛 泽 东作出了重大决策:引兵井冈,向宁冈进发。9月29日,工农革命军抵达三湾村,毛 泽 东在这里主持了著名的“三湾改编”。10月27日,毛 泽 东率领工农革命军进驻茨坪,完成了向井冈山的历史性进军。
两个“特使”:前后3次联系,朱毛部队终于全面接头
毛 泽 东到达井冈山后,一直关心着南昌起义部队的动态。朱德在湘南听说毛 泽 东领导了秋收起义,也想与毛 泽 东部队取得联系,但不知毛 泽 东具体在什么地方。
朱毛部队的第一次联系有点偶然。1927年10月中旬,工农革命军在茅坪安家后,开始了沿湘赣边界各县的游击活动。毛 泽 东率工农革命军主力到达遂川大汾镇时,遭到了遂川县反动头目萧家璧的突袭。张子清、伍中豪等率领的第三营在战斗中与团部失去联系。张子清等人无奈之下率三营一路游击,到达了崇义一带,在这里他们遇上了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于是,张子清等向朱德、陈毅具体介绍了毛 泽 东部的情况,并加入了朱德部队,参加了上堡整训和湘南暴动。朱德得到毛 泽 东部的准确消息后,欣喜万分,便派毛泽覃前往井冈山进行联络。
毛泽覃,毛 泽 东的胞弟,在长兄毛 泽 东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18岁加入中国共 产 党,先后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工作。南昌起义时,毛泽覃担任起义军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起义军兵分几路后,毛泽覃随朱德部行动。1927年11月,毛泽覃化名“覃泽”,身穿国民党军的服装,带着国民革命军的证件,由崇义出发,一路通关过卡。在茶陵的坑口,毛泽覃联系上了正在此地执行任务的陈伯钧。当得知他是毛 泽 东的弟弟、朱德部派来的联系人后,陈伯钧随即派人护送毛泽覃上井冈山见毛 泽 东。毛泽覃向毛 泽 东详细汇报了南昌起义部队的情况和朱德、陈毅要上井冈山的打算,并留在井冈山工作。
其实,在毛泽覃到来之前,1927年10月上旬,毛 泽 东也派出了自己的“特使”,前去寻找朱德。这个“特使”,便是何长工。
何长工,原名何坤,早在1922年在法国留学时,就加入了中国共 产 党,1924年回国后,从事地下工作,秋收起义时的军旗就是何长工等人设计的,因遭湖南军阀许克祥悬赏捉拿,毛 泽 东便为他改名“长工”,意为“为革命做一辈子的长工”。毛 泽 东交给他的使命是先到长沙向湖南省委汇报,再去寻找朱德部队。到长沙汇报后,1927年12月中旬,何长工辗转到了广州。此时,恰巧赶上广州起义爆发。何长工一路艰辛到达韶关。在这里,何长工无意间听说朱德的部队驻扎在离韶关40公里处的消息。
据何长工回忆,当时几个月的奔波,身上脏得很,一下车住进旅馆,就忙着去洗澡。此时,恰好有几个军官和他一起洗澡,水气蒙蒙的,谁也看不清谁。只听他们在谈论:“王楷的部队到犁头铺了,听说他原来叫朱德,是范军长的老同学。”另一个说:“同学是同学,听说那是一支暴徒集中的队伍,我们对他有严密的戒备。”这个无意中听来的消息,使何长工兴奋异常。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何长工不顾天黑路远,马上赶去犁头铺。
在犁头铺,何长工见到了朱德、陈毅、王尔琢,他将毛 泽 东部的情况以及自己的使命,作了详细汇报。朱德请何长工转告毛 泽 东:这里正在策动湘南起义,希望和毛 泽 东加强联系。次日,何长工起程赶回井冈山,向毛 泽 东汇报。
朱德这儿来了毛 泽 东派的“特使”何长工,毛 泽 东那儿去了朱德派的“特使”毛泽覃,往来间,为朱毛会师井冈山和红四军的成立作了重要准备。
朱毛会师:继承“铁军”传统,创建红四军
1928年1月中旬,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从粤北转至湘南宜章县境,成功智取宜章城,推动了湘南革命运动的发展。1928年3月,为剿灭湘南革命力量,国民党组织7个师的兵力进行南北夹击。为保存有生力量,朱德、陈毅决定立即率部退出湘南,向井冈山靠拢。
毛 泽 东闻讯,决定兵分两路去迎接并策应湘南起义军 转移,还派毛泽覃率特务连同朱德、陈毅领导的部队取得联系。在毛 泽 东的精心安排和积极掩护下,朱德、陈毅率部很快到达宁冈。
1928年4月24日前后,毛 泽 东率领第一团赶回宁冈砻市,听说朱德等住在龙江书院,也在何长工的迎接下,带领何挺颖、宛希先等赶往龙江书院。朱德、陈毅得知消息,立即和王尔琢等军中领导,走出下榻的龙江书院,来到门外等候。据何长工回忆,当走到书院门口时,朱德抢先几步,毛 泽 东也加快了脚步,早早把手伸出来。很快,两位巨人的手便紧紧地握在一起了!他们都使劲地摇晃着对方的手臂,那么热烈,那么深情!这是35岁的毛 泽 东跟41岁的朱德的第一次会面,更是历史性的会面。从此,毛 泽 东和朱德的名字便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两支部队的领导人,边走边说,来到了龙江书院三楼的文星阁。为了确定两军会师后的相关事宜,毛 泽 东与朱德商定:先召开军中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产生军委,确定干部人选。
两支部队的连以上干部会议和军第一次党代会决定: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编制为3个师9个团,朱德任军长,毛 泽 东任党代表兼军委书记。使用“第四军”番号,既是为了壮大声威、迷惑敌人,更是为了将北伐“铁军”精神发扬光大,再立新功。北伐战争的叶挺独立团有“铁军”之称,当时属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内共 产 党员多、战绩辉煌、纪律严明,备受群众称颂。
1928年5月4日,会师庆祝大会在砻市举行。大会由何长工主持,毛 泽 东、朱德、陈毅先后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毛 泽 东在会上宣布了“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会上,毛 泽 东破天荒地背上了枪,这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背枪。据陈士榘回忆,“这天,毛主席特别高兴,他挎上匣子枪,走到行伍出身、经常一身戎装的朱老总跟前诙谐地说‘背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罗(咯)’。不过,大会一结束,毛主席便把枪交给了警卫员,以后再也没见他携带过枪。”1928年6月,按中共中央规定,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
井冈山会师,是中国革命和人民军队建军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是红军和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从此,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新的起点。